前几天有介绍了云南铁皮卡的风味(没看过的小伙伴可以看哦),那么小编今天还是来介绍一下云南很有名的咖啡-云南小粒。
云南种植历史史可追溯到1892年,100多年前,法国传教士田德能神父在大理市宾川县朱苦拉村栽下了第一株咖啡树——这一般被追溯为咖啡传入云南的最早记录。之后的 100 年时间里,咖啡树并没有在这个地区生长开来,直到跨国公司在 1980 年代末先后进入云南,这个舶来品才被重新种植和利用了起来,出口世界。
1930年后,著名侨领梁金山先生又将咖啡带到蒲缥、罗明种植,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
1952年后在保山热经所马锅晋专家的指导下,潞江等地开始大量种植咖啡,大规模种植历史至今已近60年历史。
1997年末,全省咖啡种植面积已达7800公顷。目前全省种植面积占全国面积的70%,产量占全国的83%,无论是从种植面积和咖啡豆产量来看,云南咖啡已确立了中国国内的主导地位。
云南产区云南的咖啡的种植主要分布在临沧、保山、普洱、德宏这几个地方,这里有着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的自然资源,让云南成为产出阿拉比卡(小粒)咖啡这种高品质咖啡的黄金种植区。
今天要介绍的是种植在保山区的云南小粒。
保山:云南保山小粒咖啡的种植历史悠久,保山小粒咖啡可以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全国及至全球咖啡品质较好的咖啡之一。
保山气温平均为21.5℃,最高达40.4℃,终年基本无霜,海拔800-1200米是公认的最佳小粒咖啡产地。这里培育的小粒咖啡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颗粒小面匀称,醇香浓郁,且带有果味而驰名中外。
云南品种云南目前主要栽培的咖啡品种有卡蒂姆、铁皮卡、波旁、卡杜拉、卡杜艾等。不过在市面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卡蒂姆。
卡蒂姆:目前商用豆的重要品种,东帝汶曾受葡萄牙殖民四百年,葡萄牙人对东帝汶的咖啡树早有接触。1959年葡萄牙人将巴西的波旁突变种卡杜拉移往东帝汶与带有罗布斯塔血统的帝姆混血,居然成功培育出抗病力与产能超强的卡帝姆。
水洗处理法今天介绍云南小粒这支豆子是水洗处理法。
将采收回来的浆果用去果皮机把大部分的果肉从咖啡豆上分离,再将带壳豆放进一个干净的水槽里,浸泡在水中进行发酵来彻底去除掉残余的果肉层。
通过过水洗处理,未熟豆及瑕疵豆会因为浮力的关系而被挑选出来,发酵的过程也比较好控制,因此风味上不像日晒豆那样容易出现杂味,而是呈现明显果酸、复杂度稍强以及更干净的杯测特质。
【前街咖啡 云南小粒】为例
产区:云南保山
海拔:1200米
处理法:水洗
品种:卡蒂姆
【前街咖啡烘培建议】
烘焙机:杨家800N
炉温 190℃入锅,火力120,风门开设3;回温点 1'40",炉温 145 ℃时将风门开至4,火力不变;炉温 166℃时豆表变为黄色,青草味完全消失,进入脱水阶段,当炉温到达 188℃时,将火力调至60 ℃,风门为5;
8'37"时,豆表出现丑陋胡皱褶和黑斑纹,烤面包味明显转为咖啡香,可以定义为一爆的前奏,这时候要听清楚一爆爆点的声音,到 9'00"开始一爆,风门不变,一爆后发展 3分钟, 198℃下锅。
【前街杯测报告】
【前街咖啡冲煮建议】
滤杯:Hario V60
粉量15克
水温:89℃
M粉水比:1:15
研磨度:BG#6M
【前街冲煮手法】
分段式萃取
用30克水进行闷蒸30秒,小水流绕圈注水至124克时进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继续注水至227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移走滤杯,(闷蒸开始计时)萃取时间为2分钟。
【风味描述】
闻起来有很坚果的香气,入口有草本、巧克力、焦糖,余韵带点淡淡的果酸。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